高水平研究型医院建设需要高质量医学创新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2023-02-06 09:56:19  阅读:82420+ 来源:光明日报

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,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,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。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,加快推进高水平研究型医院建设,不仅是新时期中国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,对增强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,也具有重要意义。

在党的领导和长期医疗实践中,北京协和医院形成了“严谨、求精、勤奋、奉献”的协和精神和“立院为国、立医为民、立学为真”的协和品格。面向新时代、新征程、新伟业,协和聚焦临床和科研需求,对标国际一流,探索完善临床医学研究和成果转化新模式,持续凝聚医院高质量发展不竭动力。

看难病 以解决临床问题为核心,做临床创新先锋

“急危重、疑难罕”,是协和人努力攀登医学珠峰的方向。迈入新百年,协和始终坚持以“看难病”为目标,致力于“看别人看不好的病,做别人做不了的手术”,不仅要做临床创新的先锋,还要以产生医学知识为宗旨,提高临床水平为目标,提升质量内涵为标准,全面创新转化为动力,持续推进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,不断促进人类健康,探索高水平研究型医院发展新模式。

多科会诊、大查房等一系列核心制度是协和的传家宝。我们在全国推广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(MDT),2010年成立门诊疑难病会诊中心,将MDT从病房延伸至门诊,12年来相继开设了胰腺、垂体、代谢性骨病等34个专业组,诊治疑难患者近1.2万人。在高质量发展阶段,强调疑难疾病诊治能力,推进结构调整转变是必然趋势。

我们联合多方创建了中国罕见病联盟,牵头国家罕见病诊疗协作网络和三级防控体系建设运行,创建首个未诊断疾病和罕见病国家级罕见病多学科会诊平台,为全国各地患者提供了“一站式诊治方案”。罕见病患者确诊时间从平均4年缩短为平均4周,整体花费降低90%。我们还承担了国家罕见病注册登记平台、国家罕见病直报平台、国家罕见病质控中心、国家罕见病重点实验室和罕见病转化医学中心建设任务,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科研-转化-医疗为一体的全国罕见病协作支撑体系。同时,推动罕见病诊疗与保障写入国家主要政策文件,明显提升了罕见病药物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,让罕见病患者用得上药、用得起药。

作为全国疑难重症诊治指导中心、罕见病研究中心和国家级的学术型医院,仅仅做好医疗是不够的,更要担负起医学发展和社会进步责任,以科研创新满足重大疾病临床需求,努力完成向医学中心的转型升级。

近年来,医院务实推动与清华大学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、中国科学院等21家高校、24家兄弟院校、31家科研院所,以及华为等83家企业合作,组成了800余人的攻关团队,多名两院院士、突出贡献专家参与其中,推进学科交叉、医工结合,促进前沿技术转化落地。力争通过“大协作”解决“大问题”,积极开展世界一流的临床诊疗科技攻关项目。

医院坚持战略上顶层设计、策略上解放思想,对标国家“三步走”战略,努力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。力争2025年初步建成国家医学中心,2035年争取将协和打造成为领航国家医学发展的国之重器。

强基础 培养一批优秀临床医生和临床科学家

坚持“四个面向”,创新体制机制,夯实人才基础,是研究型医院建设的必然要求,医院将始终心怀“国之大者”,努力当好临床和科研的“火车头”。

学科是医院发展的基石。协和始终坚持学术引领,把学科建设摆在突出位置。医院以建设国家医学中心为核心,推进学科建设,开门问策、以评促建、认清差距、找准方向。连续组织了14场高质量发展研讨会、6批次11场学科高质量发展评估会,54个学科制定发展规划,形成了建设一流医院、一流学科的“协和方案”。坚持“有所为,有所不为”的学科建设方针,“抓重点,抓亮点”,着力支持强势学科、特色重点学科的发展和高绩效学科的发展,充分发挥学科高峰的引领示范作用,以人才促学科,以学科促发展。

要建好研究型医院,要筑牢研究型的底色,打造创新的亮色,不仅要培养一批优秀的临床医生,更要努力培养一批来自临床,反哺临床的优秀的临床科学家。近年来,医院的专职科研队伍不断积累,除有序配置专职科研人员、科研助理外,还常年招收科研博士后,精准引进科研高层次人才,科研人才基础初步搭建。同时,医院高度重视青年人才培养,举办读图大赛、科技创新大赛等,锤炼青年“基本功”;开展医院管理骨干培养项目,轮岗培养临床骨干,培育复合型青年人才。

为优化整合医学领域的科技资源,在前期学科评估、学科规划的基础上,医院明确了以平台能力建设提升、科技创新人才引培、临床研究项目攻关为总体目标的临研专项方案,聚焦“急危重、疑难罕”疾病问题,设立人才引培、重大攻关、专科提升、重点培育、青年培优五大研究项目,资源平台、国际交流、科技支撑三大非研究项目,瞄准国际一流水平,进一步提升我国医学科研和医疗水平。

在项目实施方面,我们采取“定向委托”“揭榜挂帅”“自由竞争”上下结合的立项方式,由医院进行总体战略统筹,充分激发临床研究活力,目前共组织申报临床研究项目890项,评审专家620人次,会议评审35场,为全院科研创新提供“大有可为”的广阔平台。其中,45岁以下青年项目经费占比25%,激励青年人才脱颖而出。面向未来,我们将按照“强化一批、新布局一批”的思路,持续对项目进行考核评估,补充创新专项攻关方案。通过做优、做强、做特、做精,争取有更多高水平的研究成果。

出标准 将协和经验总结为协和方案,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

临床研究是我国医学科技创新链条的薄弱环节。协和作为公立医院排头兵,责无旁贷地开展中央高水平医院临床科研专项的创新试点工作。我们有较好的临床基础,特别是在样本库方面,建立了多个国家级、世界级的样本库。妇产科牵头18项全国多中心临床队列研究,建立了完整的妇产疾病研究体系,引领行业标准;风湿免疫科牵头2210家医联体单位,构建了全球最大的风湿免疫病临床队列;内分泌科建立了国内最丰富的代谢性疾病临床资源和大数据平台,其中骨代谢常见病研究居于国内领先地位。

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,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。为积极适应“大分院”时代要求,协和积极改变单体独守模式,按照科学布局、功能协同、资源共享、错位发展的理念,构建“一院多区全网络”发展布局,充分发挥国家级高水平医院的辐射影响力。目前,东单院区发挥核心基地作用,聚焦疑难重症、罕见病、国际医疗等;西单院区大力发展特色学科群;大兴院区聚力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;雄安项目作为国家医学中心建设主要承载地积极规划。同时,还稳步推进澳门离岛医疗综合体项目,为开展“产学研医”融合创新奠定坚实的平台基础。

临床创新成果转化的标志不是专利转让和产品上市,而是国内外专业指南的撰写和引用情况、国内外权威杂志和高引用情况。今年,由协和牵头的国家标准化妇科疾病、过敏性疾病、罕见病诊疗中心项目也已正式启动,我们正积极将协和经验总结为协和方案,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向患者需要的地方下沉,不断提升辐射带动能力,推动区域医疗中心建设,努力实现维护全民健康的战略任务。

对生命的敬佑,让我们有了跨越山海的勇气;在负重中拼搏,让我们有了可摘星辰的力量。协和精神的精髓是创新,前辈们高扬科学创新的旗帜,建立新学科,填补医学空白,引领学科发展方向。今天的协和将跑好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接力棒,为健康中国战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。

(作者:张抒扬,系北京协和医院院长)

原标题:高水平研究型医院建设需要高质量医学创新

“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,可以联系本站!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!